党建园地
走进江苏更多>>
党建概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党建园地 > 党建概况

  • 商会党支部参观考察良渚古城遗址
  • 本站编辑:浙江省江苏商会发布日期:2020-07-31 18:47 浏览次数:

image.png 

在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周年之际,7月25日,浙江省江苏商会党支部、杭州江苏商会党支部组织参观考察良渚古城遗址,“穿越时空”亲身体验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所属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会长团队先进代表、新生代企业家代表参加活动,江苏省东台市人大副主任、市工商联主席赵良钢率领在浙考察团共襄良渚文明。商会党员、会长团队先进代表、新生代企业家代表参加活动近30人参加活动。

image.png 

考察时节,天空的雨水骤停了“脚步”,初伏的炎热突消了“踪影”,似乎是“老天”对江苏商会考察良渚文明热情的高度褒奖。良渚古城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也是体验和感悟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场所。习风送爽,衣带随舞。大家随浏览车在的水草丰美、河网密布的“王国都邑”中开始“考古”之程,这里大面积保留和还原了原来的湿地生态系统,公园内林木繁茂、水系纵横,同时为了反映良渚文化稻作文明的特点,还套种了大量的水稻,吸引了大量珍贵鸟类前来栖息,充分展示了良渚古城时期的水乡泽国风貌,大家宛如在笔墨清爽、疏密有致的山水画中穿梭,体验着5000年前良渚先民的生活场景。

image.png 

良渚古城营建于沼泽湿地之上,犹如一座水城,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为水路交通,当时良渚先民乘坐独木舟与竹筏来往于古城内外。我们下车步行在良渚古唯一的陆路交通通道陆城门上,举目远眺,大片的水稻代表着丰富水域资源的象征,树皮铺陈的区域代表着一处处古屋遗址。进入内城,河道与作坊区,还原了良渚先民生产生活的原貌。

image.png 

在南城墙遗址、莫角山遗址、反山王陵等参观点位,一眼千年,良渚古城的生活环境,以独特的方式重现在我们眼前,全面了解良渚古城的营建、交通、文化遗存等内容。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了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它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image.png 

参观中,最值得自豪的是良渚古城与家乡江苏割舍不断的紧密相系。良渚古城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拥有着统一信仰、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等特征的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的中心所在。而江苏发现早在6000年前有灌溉系统的马家浜文化水稻田,则是古代良渚人以稻作农业为标志的粮食供应保障区。

良渚文化与江苏源远流长。“良渚文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农业的文明,其文化融入了中华文明的体系中。良渚农业进入犁耕阶段,遗址发现的30万斤炭化的稻谷,有资料表明为良渚仓库失火所致。据资料考证,良渚城是不种水稻的,这些水稻来自包括江苏东台时堰、昆山少卿山、吴县澄湖等。江苏东台正依循湿地、海洋、森林全球公认的三大生态系统,如果再掘进出良渚世界遗产这一“稻作文明”,其“东台大米”将表现出极为浓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事业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袁清博士如是说。

image.png 

此次活动,大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世界级“文化金名片”上美丽的景色。一致认为,通过探寻文明圣地秘密,感受世界文化遗产魅力,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发展信心,明确了历史使命。一致表示,要理解古城遗址丰富内涵和遗产价值,传承文化遗产精髓,弘扬企业家精神、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设小康贡献苏商力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