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服务
走进江苏更多>>
苏商风情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会服务 > 苏商风情

  • 江苏东台产业创新激活供给侧改革
  • 本站编辑:浙江省江苏商会发布日期:2019-01-09 17:05 浏览次数:
  \   

      据新华日报7月24日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地发力点不同。东台市委、市政府把调结构转方式任务细化成295个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项目,挂图作战,统筹推进,依靠创新驱动和有效投入,加快中低端产业向中高端提升。

    到6月底,年初实施的100个重点工业招商项目、155个转型升级项目和40个智能制造项目进展顺利,其中,115个技术改造项目启动了100个,三分之一项目已达产达效。全市工业企业活力上扬,开票销售同比增长20.5%,居苏北前列;工业用电量增幅12%,列盐城第一;固定资产设备投资成倍增长,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经济质态持续向好。

    东台市委书记陈卫红认为,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是有效的增量投入,也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务实之举。通过企业制造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全市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茁壮成长,工业智能制造水平、产业档次和供给体系质量效益明显提高。诸多改革举措,可归纳为“加减乘除”法。

    “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是不断做‘加法’、补产业短板的结果。”市经信委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3年前,全市只有领胜集团一家电子信息企业。如今,同类企业已达十家,形成新产业集群,仅领胜就建成10万平方米移动互联产业城。像苹果、三星等高端智能手机,一台约400个零件,其中领胜能生产160个,后期落户的科森公司能生产40多个。仅这两家企业,就能生产一台手机的一半零件,畅销全球十多个国家,其中领胜订单已排到明年,今年销售将突破30亿元。

    把新兴产业“加”进去――连续三年实现倍增的电子信息产业后来居上,迅速跻身全市三大支柱产业行列,过去偏重的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为打造“长三角电子信息新兴产业基地”奠定了基础。

    对机械、纺织、建材行业的低端产能,则不遗余力做“减法”,给有效供给腾空间。东台克服沿海无港、不具备发展大进大出临港产业的劣势,坚持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连续14年不上一个化工污染及高能耗项目,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最近又对166个招商项目“三堂会审”,最终否决133个,做到该慢则慢、严守生态底线。

    加快工业企业与互联网嫁接融合,推动生产方式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变,激发智能制造的“乘数效应”,是东台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

    今年,该市整合出台“支持工业发展20条”政策,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对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互联化改造,重点推进40个智能制造项目,以智能车间建设为标杆,鼓励企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全过程智能化。

  中粮肉食集团引进丹麦智能化生猪屠宰生产线,是东台首家通过省智能化车间建设验收的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实行自动化运行、全过程数据采集和远程诊断预警。这样的省标车间今年又新建3个,“大企业搞智能车间,小企业搞互联网改造”,已成为东台企业技改的“新常态”。

    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东台在关键岗位推广“机器换人”计划。比如生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正筹建“无人车间”,苏美达公司购置全自动焊接、上料和摆串机器人,以柔性化生产解放人力、保障安全生产。

    城乡工业智能化改造同步进行。在中国印刷包装机械特色镇——富安镇,聚集了20多家行业小巨人企业。如东科公司先后购买德国和瑞士两家顶尖企业的覆膜技术,研发生产的高速自动覆膜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畅销欧美市场,正从卖产品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转变。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化解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智慧做“除法”。上海电气生产的3.6MW海上大功率风机,是国内技术最先进、运行容量最大的项目;引自德国的英莱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已被上海市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目前,全市沿海新能源并网规模已达1000兆瓦,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省四分之一,年提供清洁能源10.5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占工业用电量比重接近一半,未来将超过全社会用电量。

    供给侧改革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变轻变新。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中,新特产项目业占比75%以上、新型业态项目占比20%以上。新的增长动力,正加速向东台汇聚。(图片来自网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