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泰州日报讯:作为美食与文化相结合的代表——泰州名宴“梅兰宴”,在业内久负盛名。近日,市厨师行业协会计划为梅兰宴申报“中国名宴”,以期打造具有泰州城市文化特征的餐饮品牌,提高泰州的知名度。
何为梅兰宴?它有着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又是如何产生,并一路传承至今的?
18个代表剧目引为菜名
1956年春,梅兰芳偕夫人福芝芳、子梅葆玖率梅兰芳京剧团回乡省亲祭祖,并巡回演出,泰州名厨井正录创制佳肴“双凤还巢”款待梅先生,梅先生深表嘉许。
“这道菜把土豆丝制成鸟巢状,内盛鸡脯肉喻凤。”市厨师行业协会副会长王晓明说。
1994年,适逢梅兰芳先生诞辰100周年,为了迎接这一盛事,1992年,在原泰州市副市长陆镇余牵头下,泰州宾馆成立了6人梅兰宴研发小组,小组成员有已故原泰州烹饪协会秘书长、原泰州宾馆分管餐饮的副总朱国宾,原泰州宾馆餐饮部的两对热菜厨师师徒:陈名玺和王晓明、周庆宝和陈刚,以及一位冷菜厨师苏文龙。
“朱国宾是总策划,他是教师出身,文笔非常棒,对美食文化很有研究,能说会写,在省内餐饮界赫赫有名。”王晓明介绍,朱国宾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设计了梅兰宴的文字大纲,其他人负责实践。
梅兰宴将戏曲与烹饪文化相结合,以梅兰芳先生的18个代表剧目,如锦凤还巢、黛玉怜花、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作为菜名,以戏成菜,喻形或喻意。该宴吸收了梅兰芳先生日常饮食习惯,共创制了21道菜、9道面点和小吃,以淮扬风味为主,其用料考究,制作精细,风格清丽多姿、典雅华贵。
研发团队历时两年创制
“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从原料到色彩、到搭配、到口味,每个细节都要悉心揣摩,反复实践,精益求精。”王晓明说,研发小组的每个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当时身为厨师学徒,由于不了解京剧,花费的功夫还真不少。
“霸王别姬就是一道形喻大菜,盘子中央,在甲鱼壳上点缀紫菜、鱼茸,制成了逼真的京剧脸谱,周边点缀着色彩斑斓的绣球鸡脯肉,代表虞姬,每一个鸡块的旁边,都侧置两根交叉的玉米笋,象征双剑。”王晓明说,这道菜,他前后琢磨了半年。起先是用笔在甲鱼壳上画成了脸谱,但由于这个做法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且立体感不强,便考虑用食材代替。至于选用的食材,从形到味,经过几十次的尝试,方大功告成。
冷菜“天女散花”,形态逼真,造型美观,色泽鲜艳,一花一菜,一菜一味,主碟由梅花、兰花组成,点出宴席的主题,十种花卉小碟围衬主碟,组成了一幅繁花似锦的图案,似天女从空散落的朵朵鲜花争奇斗艳。王晓明介绍,厨师苏文龙为制作这道菜,硬是逼着自己成了“花卉专家”,“每种花的花型和叶型都有区别,他专门去观摩花和叶子,回来后画下来,进行研究。”
制定标准申报中国名宴
近年来,为了使梅兰宴能够进一步发展,泰州宾馆根据现代人对饮食和营养的要求,结合新原料和新烹饪技艺的运用,对梅兰宴进行了改进和完善。王晓明本人也不断在做着探索。
“像‘锦凤取参’这道菜,原先就是用海参中的上品刺参烧的高汤,味型特点是咸腥味,现在我发现,用葱烧更能入味。而且,如果用鲍鱼做原料,会更上档次。此外,装盘可以按照现在的餐饮模式,改成一人一味。”王晓明说。
据了解,同属淮扬菜系的扬州,拥有乾隆南巡宴、乾隆御宴、红楼宴、扬州八怪宴等13个“中国名宴”。为梅兰宴申报“中国名宴”,打造具有泰州城市文化特征的餐饮品牌,是市厨师行业协会近期的重要工作。“中国名宴”是我国宴席最重要奖项,认证程序非常严格。不过,就梅兰宴的文化含量,王晓明充满信心。
王晓明介绍,市厨师行业协会近期将成立梅兰宴工作室,请来当年做梅兰宴的师傅和市区一些大酒店的总厨,为梅兰宴制定标准,标准包括食材、配料、技艺、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