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无锡商报4月8日讯:买菜不便,是太湖新城部分小区居民的头疼事。记者昨从市商务局获悉,今年年底太湖新城计划启动建设一家5000平米以上标准化大型农贸市场——位于和畅路与南湖大道交叉口的和畅路农贸市场,新城内的另外一家大型农贸市场也已在拟建计划中。此外,全市今年还将对包括曹张、稻香、春勤等在内的5家市民反映较强烈、购物体验较差的老旧农贸市场实施改造提升。
城区计划改造提升5家老旧农贸市场
整治一新的方庙农贸市场今年元旦以全新面貌与太湖新城居民见面了,粉刷一新的外墙、整洁的菜场环境、重新铺设的贴面瓷砖,让前来买菜的市民有种舒畅的感觉。据市商务局相关人士介绍,太湖新城将成为2016年无锡新建农贸市场的重点区域。按照太湖新城建设总体规划和《无锡市市区农贸市场布局规划》要求,年内将统筹规划太湖新城区域农贸市场的配置,加快拟建农贸市场地块的拆迁和控规的调整,建设方案的设计、评审以及建设项目立项等申报手续,确保和畅路农贸市场年内能够启动建设,满足市民的菜篮子消费需求。据悉,位于五湖大道与方庙路交叉口的另外一家农贸市场也已在拟建计划中。
城区农贸市场相对完善,但由于建造时间较长,面临购物环境差、停车难等问题,年内每个区都将重点改造提升1家。包括曹张、稻香、春勤等5家市场将进行场地设施改造,水、电扩容,实施雨污分流,推进消防安全达标,规范肉菜溯源、农残检测等工作,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标准化农贸市场。
此外,市区120家农贸市场还将按照“标杆、较好、一般、较差”四档作分类后进行环境整治。一是对在“十二五”期间新建、改造等设施较好的龙塘岸等63家农贸市场,开展以市场周边环境卫生为主题的综合治理,建立“日清理、日保洁、日达标”的管理制度。二是对硬件设施老化、经营环境秩序较差的五爱等57家农贸市场,适当增加投入,治理内外部卫生环境,取缔占道经营、乱堆乱放行为,拆除乱搭乱盖各类违章违建,解决影响市容市貌等各类显见性突出问题。
截至去年共完成农贸市场改造提升63家
2012年,我市正式启动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同年出台考核验收、财政补贴等配套办法,从场地布局、设备设施、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管理规范等五大方面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截至2015年12月,市区共完成农贸市场改造提升63家,其中新建16家,改造47家(含移建),通过市级验收45家,共兑现市级财政补贴1920万元。
通过改造提升,农贸市场硬件配置和日常管理明显改善,整体环境得到了较大幅度提升。市场内外环境整洁,配有停车场;场内布局合理,光线明亮,水产区设有隔水墙或挡水条,地面铺设防滑瓷砖;污水接入城市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家禽区封闭管理,宰杀、经营相隔离;安装肉菜追溯系统,实现肉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提升了肉菜食品安全等级,老百姓对市区农贸市场的口碑有了明显好转。
建议新建市场作为公建配套明确位置面积
据了解,我市曾出台《无锡市市区农贸市场布局规划(2011—2015年)》,原则按每2—2.5万人口,设置距离不低于1公里配置1个农贸市场,农贸市场与居民区建设项目同步设计、施工和交付使用。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老市场在地块开发整理中被拆除,部分商品房小区也没有配套设施完善的标准化农贸市场。
也有部分农贸市场人气很旺,但由于种种原因,改造提升面临不小的困难。如曹张农贸市场还是上世纪90年代造的商住一体式架构的老市场,改造涉及雨污管道、变电箱与居民楼配置的一致性。稻香农贸市场部分沿街商铺的产权不属于市场管理方,如果要整体改造,沿街商铺的配合度不高。春勤农贸市场由于历史原因,原先定位是临时过渡的市场,后续还有用地变更等问题。
针对我市农贸市场的现状,市商务部门表示,今后将继续倡导农贸市场以公办为主,坚持市区农贸市场改造建设由各区政府、街道负责,鼓励国有资本参与投资、建设、收购、经营,确立农贸市场的公益性定位,并建议加大财政对老旧农贸市场改造项目投入。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在编制地块建设规划时,农贸市场作为公建配套要明确位置、面积,并以公共资产交由当地社居委经营管理,发挥农贸市场服务周边居民的菜篮子功能。此外还将继续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农贸市场建设方案由相关部门论证、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在消防、环保等方面严格把关,竣工验收达不到标准的不得开业经营,并引导和鼓励老旧农贸市场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对长期不达标的市场责令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