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扬州日报昨日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金融集聚区。经过几年发展,而今,坐拥京杭大运河旖旎风光,雄踞扬州未来CBD——广陵新城核心位置,占地近2000亩,以环球金融城40多万平方米物业空间、交通银行金融服务中心为载体,一条扬州“华尔街”应运而生。
“集聚区所在的广陵新城,是扬州建城2500周年城庆的主战场、主展场、主会场,也是扬州未来城市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江河湖贯通、水公铁空联运。”扬州金融集聚区管理办公室主任陈晓宝介绍,该区域占地8.5平方公里,历经10年开发建设,已累计完成70亿元公共投入,完成城市路网30公里,建成公共建筑200万平方米、在建项目200万平方米,辖区内商业及住宅建成和建设中300万平方米,可计算联动投资近150亿元……
“目前,交通银行金融服务中心、环球金融城等重量级金融载体,以及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金融类企业纷纷入驻。”扬州金融集聚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谢江峰说,
截至目前,已有近40家金融机构入驻集聚区。
记者了解到,扬州金融集聚区将打造融系统性与特色性于一体的金融生态圈。以金融后台中心、准金融为特色,以互联网金融为亮点,打造一个集传统金融机构、多层次准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金融商务配套于一体的金融产业综合体,实现与其他城市金融中心的错位发展。
精准招商打造转型升级发动机
金融是一个杠杆,运用得当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定向调结构、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都能发挥巨大作用。扬州金融集聚区从打造之初就紧紧围绕着城市的产业发展。
“在招商方面,我们有着严格的定位。”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设伊始,扬州金融集聚区就把招商工作当做了集聚区建设的“重头戏”,以区域金融、非银行金融、准金融和互联网金融作为启动期重点方向。该负责人说,集聚区确定将传统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金融后台中心、互联网金融、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综合业态等六大门类作为今后招商重点,而这些企业将对扬州产业调整、企业转型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我们看重创新、成长与发展期的企业,有好的商业模式,企业再小也欢迎;我们也欢迎大企业区域总部进驻,扬州有着大量存量金融业务基础等待整合,有着大量新兴业务需要丰富的金融服务,我们追求金融服务与金融咨询类企业在此集聚,希望更多互联网金融类企业来此融汇,为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颇具规模的电商板块提供金融支撑。”陈晓宝表示,扬州金融集聚区已经做好准备,对接上海、南京、苏杭等发达地区金融产能的转移与溢出以及金融产业、金融业务市场的拓展与延伸。
“新人才、新产业、新城市”。记者了解到,为招引、便捷金融机构入驻,扬州金融集聚区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政策上,在市政府出台《扬州金融集聚区发展专项扶持办法》的基础上,集聚区专门制定了《扬州金融集聚区专项扶持实施办法》及《扬州金融集聚区招商政策实施细则》,对入驻项目进行奖励扶持。服务上,集聚区积极搭建平台,创新设立一站式金融服务中心,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区域,集中进行业务受理和审批。此外,集聚区还积极前往深圳前海、上海、常州等地进行招商,并举办了一系列专题招商活动。
突出十大功能打造新金融地标
记者了解到,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视域下,扬州金融集聚区的发展并非居于一隅,而是为江苏乃至华东地区的金融业改革创新提供了一个突破点和重要契机,通过联结带动和优质示范,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作为苏中地区金融集聚发展的先行者和开拓者,扬州金融集聚区从一开始就立足长远,致力于做区域共赢的有力推动者。”相关人士介绍,扬州金融集聚区作为扬州全力打造的金融品牌和重大战略性发展平台,将力争建成融合苏南、辐射江淮、对接长三角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就保险业一项而言,金融集聚区通过发挥纽带作用,将着力推进保险金融与区域产业、科技、民生的深度融合,突出保险金融特色,拉长保险金融产业链,形成保险创新集聚优势,从而达到功能辐射、保障安全、服务区域经济的最终目标。
“我们将突出集聚、整合、交流、服务、交易、孵化、培训、创新、信息、监管十大功能,有效汇集扬州及周边城市的项目、资金及人才。”陈晓宝说,未来,在对扬州本地金融生态资源、服务力量、金融业务及产品进行整合的基础上,通过定期举办金融沙龙、论坛、路演等活动,集聚区将成为扬州及周边城市的投融资、股权、产权等金融要素交易中心、小微金融企业孵化中心以及金融行业金融人才培训基地。
记者了解到,扬州金融集聚区将在2016年着力推进省市区共建机制,全力争取省金融办、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厅、银监局、保监局、证监局等部门支持,尽快推动市政府与省金融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争取省级层面的资源和行政力量,合力打造苏中苏北金融改革和创新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