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走进江苏更多>>
党建概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党建园地 > 党建概况

  • 观《郑义门》 写观后感 谈心得体会
  • 本站编辑:浙江省江苏商会发布日期:2019-01-09 17:04 浏览次数:
 
\

 

    祝斌:我近日完整地看完了12集廉政动漫片《郑义门》,收获匪浅。此片上演了15代不分家、“食指三千”的家族传奇,重现了“江南第一家”的清廉家风。郑氏家族真的不简单,孝义传家900年,先后走出173位官吏,尽管职位差距之大,任职地域跨度之遥,但经历驳杂,涉及到多个时代,却无一贪渎。是什么原因让郑氏族人做到为官淡然自守,个个两袖清风呢?就是因为《郑氏规范》的168条家规。只有当礼义廉耻都融入到血液的时候,任何法律条文都不再是框框和束缚,讲规矩、守纪律就会成为内在的需要。“郑义门”为后世树起了一个廉洁德治的良好典范!

 

    张亚:一个家族,能够延续整整900年,历经15代,为官贪墨指数为零,这样的家族真正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彰显出有优良家风的传承。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家是人生的思想启蒙学堂,通过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培育家风,奠定人性品质的基础。家风是一种思想文化的沉淀,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在家教上的延续。
  家风正,则人品正,处世亦正;家风不正,则人易怠,处世亦疏。家风是人品的镜子,也是涵养作风的基石。把传统优秀品质延续及优良家风的传承,是我们每个家族的重任,也是时代给予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
  家风如同洋河美酒,优良的家风更像是陈年佳酿的梦之蓝封坛酒般,延续和传承会让其愈加香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古人精神理想也会在优良家风的循循善诱下成为现实。

 

    崔道余:求学时曾听过老师讲这么一句话,法律令行禁止,告诉我们何为不可为,定的是下限;道德则鼓励我们行应为,定的是上限。道德在社会行为规范中对法律的补充。《郑义门》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颇具“依法治国”的思想,欲以一本《大明律》约束人心,修德敬业,而大臣宋濂指出治国之要,在乎民风,民风之本,在乎家风。
  民风,说到底就是这个社会的整体道德风气。近年来,从各种传媒报道中我们能感受到的中华传统美德越来越少,感受最多的是“冷漠”二字。广东“小月月”事件,各地老人摔倒无人扶的尴尬场面不停地敲打着人们的内心,越来越多的人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成处事教条,这些冷漠的人、冷漠的事、冷漠的心并不触犯任何法律法规,却让整个社会变得冷冰冰。但我想有些事我们应该做,而促使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的不是法律冰冷的条文,而是道德从内心深处推动人前行的力量,使人温暖的力量。
  “民风之本,在乎家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决定民风。而家风从何而来?这里请容我添加一句:“家风之本,在乎党风”,加强党风建设,让党风吹进家庭,吹入社会,以党风正家风,以家风正民风,让民风温暖冷漠的心,温暖这个社会。

 

   黄华:郑义门,又称“江南第一家”,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自北宋崇和元年(1118年)至明天顺三年(1459年),郑氏家族在此合族同居历时340余年,被称做“廉俭孝义第一家”,至今已整整闻名了900多年。近日观看《郑义门》后,令我感慨颇深!
     郑氏的传世故事在当地有口皆碑,因为家规传承,郑氏家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郑氏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注重自我修为,共同缔造着家族的累世繁盛,也因此,《郑氏规范》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重要里程碑”。
    动画片《郑义门》形成《以法齐家》《家法如山》《教化为先》《俭以持家》等剧集,一幅幅孝廉文化图景生动地呈现在我眼前:《郑浩拒礼》篇,讲述了郑家子孙郑浩在担任知县期间,拒绝排场、拒绝礼单,抵挡住了各种诱惑,清廉为官的故事,揭示了“为官者应以报国为本,体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的家规;《致力为公》篇,讲述了当粮长的郑濂,不卖人情、不受贿赂,秉公丈量所辖区域田地,编制税赋籍册的故事,揭示的是“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家规。“郑家的规矩”是“郑义门”的精神支柱——长达168条的《郑氏规范》。这部经数代人创制、增删的家训,将儒家的“孝义”理念,转换为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涵盖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完整家族管理体系,也成为郑氏族人历世承袭的行事“密码”。
   《郑义门》动画形象深入人心,用简易的形式将廉洁奉公的郑义门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通过这一系列动画的观看,我们于精神层面深受影响。愿秉承郑义门精神,挺起我民族的脊梁,《郑义门》为后世树起了一个非常廉洁无私的精神典范!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