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走进江苏更多>>
经济纵横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党建园地 > 经济纵横

  • 蓝皮书称亚洲经济将出低谷 出路在改革和结构调
  • 本站编辑:浙江省江苏商会发布日期:2019-01-28 14:06 浏览次数:

  中国社会科学院今日发布的《亚太蓝皮书》——《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13)》认为,亚洲经济即将走出低谷,但难以摆脱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制约,亚洲经济的出路在于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蓝皮书认为,2013年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速会在低位有所回升,外冷内热仍是困扰多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难题;日本经济经过短暂的复苏转而减速,甚至不排除再次陷入经济衰退的可能。在中期内,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速尽管会继续领先其他地区,但将告别危机前的高速增长时代,经济体制与结构改革的压力加大。

  蓝皮书称,2012年亚洲新兴经济体普遍经历了增长率放慢的过程,其中,中国和印度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达到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相比之下,由于日本经济受震后重建的拉动因素影响,增长率由负转正。蓝皮书认为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速放慢主要源于欧债危机的冲击:

  其一,受欧盟内部需求疲软的影响,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出口明显放慢,因为欧盟是多数国家最大的出口市场。

  其二,受资本避险倾向的影响,从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到2012年第三季度,短期资本大量从亚洲新兴经济体流出,致使这些国家的本币汇率贬值,股票市场下跌,投资者信心下降。

  其三,受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亚洲新兴经济体不得不从紧缩性经济政策转向扩张性经济政策。而国内原有的通胀与资产泡沫压力并未完全消除,故政策管理当局面临外冷内热的掣肘,实施扩张性经济政策,尤其是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困境。

  蓝皮书认为,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亚洲新兴经济体一方面被冠之以“全球经济火车头”的美名;另一方面,它们却无法自主决定自身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频繁地受制于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鉴于欧债危机已经度过最危险的阶段,发达国家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亚洲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扩张效应逐渐显现,2013年亚洲新兴经济体将走出2012年的低谷。

  “不过,对此我们不能给予过高的期望,其增速预计只是略有回升。”蓝皮书称,原因是欧元区摆脱主权债务危机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预计2013年的增长率不会超过1%。美国经济面临“财政悬崖”的威胁,即使白宫与国会最终达成共识,其增长率也只有2%左右。日本经济受外需不振的影响,增长率也只有1%左右。如果中日经济关系恶化的局面不能得到改善,不排除日本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可能性。

  亚洲新兴经济体2012年增长率的下调究竟是一个短暂的周期性现象还是发展阶段的一个拐点?对此,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蓝皮书认为,后一种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中期内即便亚洲新兴经济体还能继续领先于全球经济,但难以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10年的高速增长状态。

  蓝皮书称,未来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风险源至少有以下几个值得关注:一是发达国家摆脱主权债务危机,推行“去杠杆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而发达国家经济低速增长与需求疲软是难以避免的。二是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增长多年来依靠过度信贷投放将难以为继,因此也将面临“去杠杆化”的任务。三是美国、欧元区、日本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亚洲国家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四是中日钓鱼岛之争对亚洲经济的冲击。

  亚洲新兴经济体要维持高速可持续增长显然不能再依赖于原有的增长模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亚洲新兴经济体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给决策者带来了一个幻觉,即可以免受危机的冲击,从而客观上降低了它们调整经济发展模式的动力。

  因此,蓝皮书认为,过去4年的经济走势证明,如果不进行经济改革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将成为亚洲新兴经济体未来发展的最大障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