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一线城市房价飞涨,难道皆因失去理性、头脑发热所致?恐怕不能如此断言。一线城市房价近期的飙涨,涨得很多人都有些发毛。于是,呼吁出台措施抑制房价的呼声高涨起来。而且似乎不同以往,此次呼吁抑制一线城市房价几近共识。有人从防范系统金融风险角度主张抑制房价;有人从房地产正面临去库存压力,一线城市要发挥好“风向标”角度主张抑制房价;还有人则从打击投机角度主张抑制房价……总之,对于此次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几乎没有人觉得应该涨、涨得有理。
但是,此番一线城市房价飞涨,难道皆因失去理性、头脑发热所致?恐怕不能如此断言。实际上,考虑到当前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状况,以及资金的保值增值逐利本性,对一线城市房价飞涨可能就会多一点理解——即便没人希望飞涨,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不让它涨却也显然难以办到。
于是,在3月15日两会的记者会上,尽管许多问题都集中在一线城市的高房价,但住建部部长陈政高给出的答案却只有一个:稳定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
“稳定”二字究竟透露了什么政策意图,尽可以见仁见智。但我认为,也无妨理解为调控层面认可了这样的上涨。或者说,对于这样的上涨其实非常无奈。
如此判断当然不是说对一线城市的房价就无能为力。从陈政高部长给出的政策思路看,对于一线城市,一是实行严格的限购政策,实行严格的税收和金融政策;二是增加土地供应,公布于众,稳定预期;三是增加中小套型的供应数量,特别是搞好保障性供应建设;四是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五是主动发声,引导舆论。他同时强调,在一系列组合拳之下,一线城市房价的火爆之势已经有了放缓迹象。
坦率说,陈部长给出的调控措施并无新奇之处。但是,一方面当然不能就此低估调控的决心和措施,另一方面却也应看到,尽管此番一线城市房价涨势汹汹,尽管各路人等忧心忡忡,但对于调控方来说,可能并不是个多么严重之事。
首先,一线城市屈指可数,再加上几个二线城市,同样还是屈指可数。势单力薄,即便“风向标”作用明显,终究是局部而不是全局问题,因此调控上也就相对容易得多。其次,一线城市房价虽然此番涨得不少,所能吸纳的货币“水量”却是有限的。因为限购的存在,更因为供应量的制约,客观上构成了一道堤坝。释放的流动性,绝不可能大半流到一线城市,有相当大的部分,还是要流到二线乃至三四线城市。如此态势,对于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是有利的。同时在政策方面,源于去库存压力,肯定也会向三四线城市倾斜。正是基于对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前景的看好,碧桂园将其2016年的销售目标相比2015年上调了近20%,且其三四线城市的存货只会涨价而不会降价销售。
由上述分析判断,一线城市房价此番上涨不会产生系统性风险,也不会涨得过于离谱。只要调结构尚未显现实质成效,只要新的增长点尚未成熟,维持经济增长而释放的流动性,早晚会将三四线城市的房价给托起来。(徐冰/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