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主城区易淹易涝地区排水设施改造规划》确认了亟须改造的69处淹水地区,宣家弄片、西园村、工人新村二社区等列入规划,受灾总面积约达272公顷
核心提示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短时间内大强度暴雨越来越多,城市中频频出现“看海”景象,不仅给居民出行带来困难,甚至还使他们遭受了不小的财产损失。每年两会,城市易淹易涝地区的改造都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低洼地的改造今年也被列入了我市工作重点。记者日前采访得知,《常州市主城区易淹易涝地区排水设施改造规划》已经形成,伴随着今后的分期分批改造,到城市中“看海”也许会成为人们永远的回忆。
肖建丽 市人大代表
《关于整治芦墅广景苑、机械二村外围管网的建议》摘要:
近几年,只要下大雨,芦墅广景苑小区和机械二村小区部分区域就会出现大面积积水,2个小区居民经常为雨水排水闹矛盾,起争执,影响小区居民间的和谐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是机械二村雨天抽水排涝将水排入芦墅广景苑小区管网,导致芦墅广景苑小区内排水不畅,中心地区成涝,而芦墅广景苑小区雨水外排管网均由政府有关部门管辖,故希望政府有关部门早日到现场调研、勘察,并请技术人员参与,找出问题的症结,彻底解决本地区的水淹问题。
张晓平 市政协委员
《关于对宣家弄、陶家村、姚家弄、方家坝等汛期水淹地区进行改造的建议》摘要:
红星新村社区宣家弄、陶家村、姚家弄、方家坝,是老城乡接合地区。自从新市路改造抬高路面后,导致宣家弄、陶家村、姚家弄、方家坝地区形成低洼地段,而且雨污不分流,一到汛期,整个地区的雨水全部集中到这一地段,形成汪洋一片,遍地是粪便、垃圾,老百姓渴望有关部门关心民生,尽快解决。
建议提案:
从区“两会”提到市“两会”
采访时才得知,此次的建议和提案都是从区“两会”一直提到市“两会”的。
肖建丽的建议,最初由钟楼区人大代表陆仕金提出。陆仕金说,他就住在芦墅广景苑,从2010年起,每次一下大雨,小区内的中心花园就会出现大面积积水,给住在花园周边的6幢和12幢居民带来不小的麻烦。“那两幢楼的地势是小区内最低的,它们的一层是储物间,每次下大雨,中心花园的积水就会漫到屋内,存放在里面的东西搬都来不及。虽然物业和业委会工作人员会连夜起来帮忙搬沙袋、打水泵,但每次都弄得精疲力竭。”发现积水问题后,作为芦墅广景苑业委会委员,陆仕金就义务加入了小区自发组织的调查小组,希望能调查解决这一问题。
“机械二村与我们小区一墙之隔,我们小区内部管网较新,排水能力也强,长年淹水的机械二村在雨天开泵排涝时就通了一根管道到我们小区管网,借此缓解他们的积水问题,但这加重了我们的积水问题。”陆仕金说,因为这,两个小区的居民矛盾不断,经常吵架,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为此多次协调,但“手心手背都是肉”,工作人员也很头疼,可始终没有办法。“为顾全大局,街道最终还是决定让机械二村的积水从我们小区的管道排出,我们小区的积水问题查清原因后再想办法解决。”陆仕金和调查小组成员在小区内多次勘察。“我们把相关的窨井盖都打开检查,最后发现,小区内部的管网没什么大问题,应该是小区外围管网出了毛病。这一问题小区是没能力解决了,于是,我就在去年钟楼区人代会上提出了《关于整治芦墅广景苑、机械二村外围管网的建议》。”
陆仕金的这一建议,得到了市人大代表、荷花池社区居委会主任肖建丽的高度回应,“我们社区内的荷花池平房也是易淹地区。每次看到老人在积水的家中吃力地把家电、被子等抬到高处时,我都觉得很心酸。好在上一届人代会上,我提出整改建议后,相关部门解决了这一问题。所以,我希望把这份建议带到市人代会后,相关部门能同样帮助芦墅广景苑和机械二村的居民,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肖建丽说。
无独有偶,“宣家弄片改造”最初的提出者是红星社区主任张建芝,她是钟楼区新一届政协委员。
张建芝以前在宣家弄对面的金色新城社区工作,每年汛期,总看见街道、消防等工作人员到宣家弄片区抢险。2010年3月,她调到红星社区后,对这一片的涝情就更有体会了。“淹水的情况一年比一年严重,现在只要小雨下得稍微久一点,这一片村子就会被淹,更不用说每年的汛期了,8个水泵同时工作都来不及。街道、社区全体工作人员每天从早上6点一直到晚上10点,分批轮流值班。雨大的时候,现场工作人员全身上下没一处是干的。”张建芝说,住在宣家弄这一带的居民是最直接最严重的受害者。“宣家弄片是城中村,建造年代已经久远,村子里的管网没有雨污分流。每到汛期,下水道倒灌出的水都是黑色的,能没过膝盖,水面上还漂浮着垃圾、粪便,散发出阵阵恶臭。而住这儿的又大多是老人,遇到这种情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里被淹。”当选区政协委员后,张建芝就一直想着要为这一片区的老百姓做点实事。随后,她特意召集了一些居民代表,听取他们的意见,再加上社区的调查,将此提案在2012年3月的钟楼区政协会议上提出。
张建芝的提案引起了市政协委员张晓平的重视,“我家也住在宣家弄附近,汛期经过那看到受灾居民时,会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在多方了解具体情况后,考虑到市区的重要市政、水利工程都由市里统筹实施,“因此,我就把这一提案带去了市政协会议,希望能借助市里的力量来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
多种原因导致内涝严重
汛期时的宣家弄片区和芦墅广景苑受灾情况到底怎样?我市主城区内还有哪些易淹易涝的地区?近日,记者多方走访,实地察看,并倾听当地老百姓的声音。
宣家弄片
宣家弄片属钟楼区南大街街道,位于新市路以南,古运河北侧,包括方家坝、宣家弄、姚家村、陶家村等四个自然村,是典型的城中村。
2012年12月21日,宣家弄新市路路口。站在人行道上,记者发现宣家弄片的房屋比新市路路面低出近1.5米,村中房屋密密麻麻,道路坑坑洼洼,且十分狭窄,几乎没有绿地,大部分居民家中甚至连卫生间都没有,只能使用村中的公共厕所。
在宣家弄经营副食品店的陆梅珍去年家中被淹了5次,“被淹怕了,如果是雨水也就习惯了,但是水里还有粪便、垃圾等脏东西,让人直犯恶心。天晴水退了,家里还有股臭味。”陆梅珍无奈地说,去年6月底的那场暴雨,她家中的积水一直漫过膝盖,存在家中的货被淹了不说,电冰箱和洗衣机也全都泡坏了,新粉刷的墙面也变得斑斑驳驳。积水直到四天后才缓慢退去,在水中浸湿的被褥和衣物晾晒了好几天才能用。据了解,宣家弄片受淹面积约2公顷,受灾群众400多户,都是老人和外来务工人员。
芦墅广景苑、机械二村
2012年12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芦墅广景苑。从小区门口到中心花园,地势确实越来越低,整个花园就像“锅底”一样“陷”在小区中心。花园周围就是6幢和12幢居民楼,最底层为地下室,被居民用作储物间,房间内堆放了不少杂物,甚至还有几位老人居住在内。住在12幢的一位婆婆告诉记者,中心花园每到下雨就会有积水,积水最严重的时候能没过脚踝,直接淹到屋中。“雨大的时候我们只能在家门口堆满了沙包,还要不停地往外舀水,屋子里的东西全都浸湿了,根本没法正常生活。”小区内的其他居民也表示,每次下完雨后,小区的中心花园因为积水根本不能去。
西园村
西园村属天宁区天宁街道,位于博爱路以北、北市河西侧,系低洼地区,暴雨期间小区地势最低处积水严重,深度达40厘米以上,淹水面积约0.62公顷,受灾户数170余户。
去年12月25日上午,西园村。根据居民的指引,在小区门口的花坛上,记者依稀还能看到去年积水的痕迹。“小区去年积水情况比往年严重了很多,连原本不淹的地方都没过了脚踝,最深的地方没到了膝盖,出门只能赤着脚拎着鞋子走,一些年纪大的居民好几天都不能出门。”孙婆婆说。81岁的陈爷爷住在西园村已有三十几年了,他告诉记者,虽然前两年他家装修时把地坪都抬高了10公分,但仍有雨水涌进来,他们不得不连夜舀水。同住一楼的刘婆婆说,去年6月底的大雨,让她和老伴半夜爬起来搬东西,“等到子女们早上来时,大部分家具还是泡在了水里。”刘婆婆说,小区里的一些老人因为受不了连年淹水,都搬去儿女家住了。
工人新村二社区及顾家村片
工人新村二社区及顾家村片是我市的老小区和城中村,工人新村二社区位于工舍路以北,清南桥下,系低洼地区;顾家村位于工舍路以南、广仁路附近,地势较高。
市民朱女士家住工人二村1楼,对去年6月底的暴雨,她记忆犹新:水最深的时候可没到小腿,雨靴根本没用,出去只能赤脚蹚水。雨停后虽然积水慢慢退去,但仍没过脚踝。“家里的鞋子都漂了起来,尽管不停舀水,可一点都没有用。隔壁住的孤寡老人因为没有地方转移,只能坐在床上,家具都泡在水中,家里一片狼藉。”
调查中,记者发现,易淹易涝的地区大部分是老小区和城中村,脆弱的排水系统和复杂的地形地势,致使这些地方内涝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整治,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社会秩序影响较大。面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和众多百姓的民生诉求,相关职能部门有何举措呢?
市水利局:
规划已出,改造待分期分批进行
市水利局防汛办公室主任洪昕告诉记者,每年汛期结束后,市、区防汛防旱指挥部都会部署汛后水利工程大检查,水毁项目、险工隐患、积水点都属检查重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尤其是主城区的受淹积水点,市防汛办都会针对性地分析成因,研究处理方案,对那些通过应急工程措施可以解决的积水问题,安排进入来年的防汛应急项目,由项目所在区水利部门负责实施,同时开展这些项目的前期工作,如现场勘查,委托规划设计部门进行方案设计等;对于那些只有结合城市总体改造才能解决的积水问题,防汛部门只能采取一些非工程措施应急,如编制应急预案、安装临时电源等。“第二年的3、4月份汛前检查也就是抓防汛应急项目落实的情况。对于列入计划实施的项目,我们会检查其施工进度,确保汛期发挥效益;对于采取非工程应急措施的易淹易涝地区,我们会检查各项防范措施是否落实。”洪昕说,“通过近年的汛后检查总结,结合现场查勘,并会同规划、建设、房管等部门多次会商研究,我们大致了解了宣家弄地区和芦墅广景苑(机械二村)地区的积水成因,市规划设计院已编制了相应的整治规划,解决这两个地区的易淹易涝问题。”
据调查分析,宣家弄片淹水的原因有三点:1、由于近年来的城市改造,宣家弄地区的地坪明显低于周边地区,暴雨时,不仅本地区涝水无法外排,周边雨水倒灌情况较为严重。2、该地区原有雨水管向北排入木排河,由于市政道路建设,新市路路面抬高,同时,周边地块开发,地势抬高,导致原有排水通道阻断。3、村内雨污管道未分流,排水无出路,管道淤塞,基本失去排水能力,且雨水口设置较少,堵塞严重。按照市规划设计院已编制的整治规划,在临新市路的绿地内新建一座排涝站并配备集水池,涝水排入南侧京杭大运河老线段。接下来就是对内外部管网进行改造,其中包括沿宣家弄及姚家弄新敷雨水干管;对淤积的排水管网进行全面疏通;按规范加密雨水口布置和更新不合格雨水口;相邻道路排水管疏通后接入雨水干管;沿新市路与地块道路衔接处设置铸铁蓖子明沟阻水,减少流入洼地雨水。“不过,由于这一片建筑密度较大,村内进出主通道仅两条,雨水管、给水管和燃气管犬牙交错,管网改造存在一定的施工难度,在施工前还需做好周密的施工安排。”洪昕说。
对芦墅广景苑的积水问题,洪昕说,防汛办在接到人大代表建议后的一周内,就去现场进行了排查,他们发现芦墅广景苑和机械二村排水的主管道D1350因为日常养护工作不到位,造成淤泥阻塞,行水不畅,当时就对管道进行了疏通,这一举措可适当缓解水淹问题。“但由于该地区缺少骨干排水通道,外围的西涵洞河道规模偏小,行洪能力低,从而限制了排涝泵站的规模建设,导致该地区地势较低的小区雨水无法及时排出。针对该地区的排水设施改造方案还在进一步优化中。规划方案完成后将根据市政府统一安排,由钟楼区和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市规划局:
已编制易淹易涝地区改造规划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都针对积淹水地区整治做了不少具体工作,但因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引,囿于改造理念的局限,难于真正把握积水成因,再加上现行建管体制的缺陷、资金的不足、资料的缺失等原因,很多存在多年的易淹易涝地区未得到根本改观,新的受灾对象仍在出现。为进一步改善民生,系统解决水患问题,常州市规划局目前已编制了《常州市主城区易淹易涝地区排水设施改造规划》。该规划坚持走系统工程治理的技术路线,通过全面普查易淹易涝对象,科学分析积水成因,合理确定改造目标和标准,提出符合常州实情、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建议,为建设单位实施改造工程提供强有力的规划支撑。规划范围为常州主城区的天宁、钟楼、戚墅堰三个行政区。据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市政所副所长杨宇栋介绍,通过规划编制小组历时五个月的现场踏勘和走访及灾情评估,最终确认了亟须改造的对象为69处淹水地区,其中天宁区32处,如郑家场片、坛园小区等;钟楼区23处,如清潭五村、清潭六村等;戚墅堰区14处,如万安桥片区、河苑新村片等,涉及老小区28个,城中村49个,企事业单位7个,受灾总面积约达272公顷。
确认改造对象后,规划编制小组又对这69处淹水地区作了全面细致的资料分析及专业探查勘测,全面分析了积水原因,并针对不同案例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措施。“除了宣家弄片和芦墅广景苑,老百姓投诉较多的西园村和工人新村二社区也在改造规划范围内,我们希望能通过高效可行的工程措施,消除易淹易涝地区,确保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不过,杨宇栋也表示,此次规划的各种方案绝大部分可有效地解决易淹易涝问题,但仍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外部宏观排水条件的局限及自身施工条件的恶劣等原因,使得个别方案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或效益不明显。